中国条码推进工程高校推广普及《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二期)和高校条码实验室(二期)项目通过验收
2007年12月21日,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在天津组织召开了中国条码推进工程——高校推广普及《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二期)和高校条码实验室(二期)项目评审验收会。中国物品编码中心张成海主任、赵京副主任、北京网路畅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张铎董事长、天津交通职业学院苏敬副院长以及评审专家和项目实施有关高校20余人出席了会议。
会议现场
全体与会代表首先参观了天津交通职业学院条码实验室示范基地。评审验收会由中国物品编码中心成员服务部韩继明主任主持,项目承担单位代表张铎教授首先对两个项目做了实施总结报告,高校用户代表做了用户报告。随后,在评审专家组赵京组长的主持下,中国物品编码中心郭卫华、李建辉、黄燕滨,天津标准化研究院陆钧,北京交通大学王耀球教授、中央财经大学孙宝文教授、对外经贸大学将汉生教授、中外运集团网络公司孙佐等9位评审专家,就该项目的合同执行、方案设计、资金使用、项目实施、组织管理、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完成情况进行了验收评审。经过质疑、讨论,专家组和议,高校推广普及《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二期)和高校条码实验室(二期)项目顺利通过评审验收。
项目背景介绍:
高校推广普及《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项目
“中国条码推进工程”实施以来,条码产业发展迅速,条码技术应用已深入到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企业迫切需要条码专业技术人才,然而,企业新进人才需要经过少则半年、多则一年甚至更长时间的专业培训。这样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模式对于需要高速运转的企业来说不仅成本过高,更重要的是周期过长,无法满足实际需要。高校条码人才培养填补了这一空白,为企业降低了人才培训成本,提高了人才使用效率,从另一侧面推动了条码技术的普及和发展。
“中国条码推进工程”人才培养项目,面向高校推广《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主要致力于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条码人才培养项目经过5年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开课学校稳步发展,学习人数逐年上升。已有全国254所高校的393名教师通过培训,取得了《中国条码技术培训教师资格证书》,遍及全国除甘肃、新疆、西藏、台湾外的27个省市自治区。135所大专院校将其纳入教学体系,开设了《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49048名在校学生参加了条码课程学习。20059人通过考试成绩合格,取得了《中国条码技术资格证书》。
高校条码实验室项目
为了保证“中国条码推进工程”的顺利进行,必须在高校中培养一大批我国条码技术的专业人才。中国条码推进工程高校《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推广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中国条码推进工程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建立10个高校条码实验室。在高校建设有专业特色的条码实验室,是保证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基础。
本项目是在已经建设了三个高校条码实验室基础上的二期工程。一期项目促进了我国条码与自动识别技术教育的发展,对我国条码技术与应用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效显著。
二期工程将建设六个高校条码实验室。实验室将以条码技术为核心,融合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光电技术、通讯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结合企业管理和企业应用,全程模拟生产企业、物流企业、运输企业、仓储企业、销售店铺在供应链全过程的实施流程,能够满足我国条码技术与应用人才教学的需要。
高校条码实验室要满足实验室所在高校《条码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实验需要,也要满足该地区周边院校的实验需要,从而带动该地区的条码教学与条码人才培养。